Quantcast
Channel: 我的小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37

一部中国高职教育“生成”的开放史——读高鸿长篇报告文学《艰难超越》

$
0
0

一部中国高职教育“生成”的开放史

——读高鸿长篇报告文学《艰难超越》

□邬海波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即生成。”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作为“生成”的教育,应该是一个随机的开放系统,同时,也应该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多向度、多层面激活人作为人的当下存在的多渠道成长跟创新的平台。

高鸿的长篇报告文学《艰难超越》,正以其全新开放的大视野,给我们呈示了咸阳技术学院从无到有“生成”的艰难超越情景,既有现代纪实类作品详实精确的资料与数据的融入,也有中国传统史传类作品鲜活生动的“在场”者人物精神灵魂"艰难超越"事件“现场”脉动的交响,还有对当下中国高职院校“生成”状况的深度思考,粘贴于书页的图片跟文字的叙说也恰到好处,整部作品前追周秦汉唐咸阳文明流变的风貌遗存,后开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未来的发展图景,其历史视野的景深长度透实,其当下的教育思考深邃,是一部值得阅读更值得推广的中国高职教育“生成”的开放史。

先是大背景的渲染,陕西省仪祉农业学校、咸阳市体育运动学校、彬县师范学校及乾县师范学校,这四所历史悠久的中等专业学校,在中国教育发展的特定时期,都拥有过辉煌的业绩,然而在世界教育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昔日炙手可热的传统型中专已不再适应日趋激烈的生存发展竞争,首先是生源的枯竭,其次是学校自身体制跟就业市场的严重脱节,其三是中国教育院校办学机制跟规模的升级与增量,如此等等因素皆严重制约着传统中专学校的生存可能。

面临困境,要么是被动接受未来的不堪结局,要么是主动融入教育体制升级变革的洪流以获得终极的“艰难超越”,处于困境的这四所学校的领导及教职员工,他们选择了主动出击的道路。

其次是具体人事情景的生动描摹,笔触细腻,可见其形神乃至精神灵魂脉动的潜在“现场”,——还原式的在场情态,具有振奋人心的正能量。

其三是学院领导刘文理、刘聪博带领全体教职工救赎及自我救赎的圣徒式的“艰难超越”,短短几年时间,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于是“艰难超越”的一幕幕感人场面,就被定格为中国高职院校教育“生成”发展史的一部立体的交响史诗。

 

同样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的本质如是说:“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信仰是教育的灵魂,教育的本质即自身应有的信仰,这一点完全可以作为观照当下中国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党委书记刘文理、校长刘聪博及其领导下的全体教职工,都是有信仰的教育工作者。领导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再加上自身具备的扎实的文化教养跟人格魅力,自然就能带动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发展的倾力奉献热情。

学院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以高起点、高规格、高品位为具体运作的指导方针,合理布局人文景观,使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所在地周秦汉唐的文明遗存得以充分运用,亦可作为这所学院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能量的源头。雍容典雅大气的园林式校园格局,可避免当下中国拆了又建、建了又拆而永无厚重文化底蕴的中国式大学城建设的弊端。欧美的世界名校,其建筑都很古老朴素,有的甚至是中世纪的建筑体,但里面的园林绿化以及文化的遗存都很厚重,在这方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当下的校园,就具备了未来大学之“大“的良好格局。能将咸阳职院园林式校园如是规划并实施于现实的刘文理、刘聪博们,一定是具有远大博厚教育信仰的教育家。

教育的信仰,必以德行为先,也必以对真理的终极关怀为其行事的准则,所以,无论是招生的宣传,还是具体的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们都能奉献在先,一切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主导,并且能始终以公平公正的爱的关怀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此就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使学院获得跨越式“艰难超越”的快速发展。

瞄准人才市场的需求,加强学院专业跟对口企业的强强合作,逐步提升学院专业实习基地的利用效益,让学生既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在实习中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能技巧,为全体在校学生铺开了一条宽广的就业“高速公路”。

图书馆的建设,校园学生社团的建设,信息化设施的建设,校内校外实习试验基地的建设,招生与就业的双向人才工程的建设,以及学院专业课程的升级换代工作的有效开展,无疑都给予了学院全面快速提升办学水平的强劲动力。

《艰难超越》这部长篇纪实力作所描述再现的情景,肯定不止以上这些,作者在书中的所思所想对当下中国的高职院校怎样生存发展,其影响也必将是深远的。

 

康德在其经典著作《论教育学》中感悟道:“我们所理解的教育,指的是保育(养育、维系)、规训(训诫)以及连同塑造在内的教导。……教育是一门艺术,它的运用必须经由许多世代才能逐步完善。由于配备了前人的认识,每一代人总是能更好地推进一种均衡且合目的地发展人之一切自然禀赋的教育,并由此把人类本质规定。”

康德的论说,其关键词有保育、规训、塑造、世代完善、均衡、全目的、自然禀赋、人类本质规定,其要点即人格的塑造跟顺乎人之自然禀赋的品位升华。雅斯贝尔斯的“教育即生成”的理念,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架构,在许多方面跟黑格尔的论说具有殊途同归的意味。“生成”的系统,是永无穷期地对人类终极目标的接近,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高鸿的《艰难超越》作为中国高职教育“生成”的开放史,在当今世界信息时代的文本库中,必然以超文本链接的存在模式,让后来的读者点击到更为广阔的文本资源,同时也能够迅捷激活未来教育发展行路者的联想灵感。

(高鸿《艰难超越》,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4月第1版)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3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