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有三大圣湖:纳木措、玛旁雍措、羊卓雍措。纳木措,藏语意为“天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4718米,面积1920平方公里,是西藏自治区最大的湖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纳木措是第三世纪未和第四世纪初,喜马拉雅山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盆,后因西藏高原气候逐渐干燥,纳木措面积大为缩减。纳木措在西藏人的心目中具有非常神圣的地位,每逢藏历羊年,朝圣者不远千里来参加纳木措盛大的转湖节。
从拉萨到纳木措有二百多公里。我们起了个大早,出城的时候太阳尚未出来,拉萨城静悄悄的,还没从夜里完全苏醒。车上有人带着氧气袋。导游说最好不要依赖,否则会很麻烦。曾经有一个旅客一直带着氧气袋,有一天走在路上,氧气突然完了,这个旅客便出现胸闷、头疼现象,实在受不了,央求导游无论如何给他弄些氧气。导游拿着氧气袋跑了一圈,吹了一通气,然后回来说:“这就是氧气。”旅客戴上后一阵狂吸,马上觉得轻松了许多。导游是个男孩,他说这都是心理作用,荒山野岭,哪来的氧气啊?那位旅客吸进去的都是自己吐出来的二氧化碳!
车子经过一段谷地,来到比较平缓的地带。两边都是荒地。车门打开后,一股寒流涌了进来,说明外面温度很低。西藏就是这样,早晚温差非常大。纳木措海拔4000多米,我们都需要带冲锋衣,没带的就租了一件。
太阳出来了,霞光辉映下的雪山非常壮观,有种神话般的感觉。前面高耸入云的山峰是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0米。应大家要求,导游让司机把车停在观景点。观景点上有很多玛尼堆,经幡纵横交织,猎猎飞舞。导游说到了纳木措也能看见这座山,从另一个方向观望会更美。大家都十分期待,赶紧上车启程。
去纳木措要经过当雄县,也是我们中午吃饭的地方。高原上的县城人比较少,规模像我们内地的小镇,房子不高,车辆也比较稀少。出县城后要经过当雄赛马场,藏民在原始的日常生活中培养起对马的浓郁情感。藏北草原的赛马场都很大。每年的赛马节,这里都会人潮攒动,盛况空前。
车子在开始爬坡。山势陡峭,雪线在逐渐下降,植被由绿变黄,一点点地稀薄起来。大家都知道,我们要翻越海拔5120米的那根拉山口,这是到达纳木措的必经之地。这里经常会有狂风暴雪,因此许多游客都被阻隔在山口外面。现在,雪线已经移到了我们脚下,雪山就在眼前,触手可及。在藏民心中,每个山口都是神圣之地,因此,山口挂满了经幡,表现了对神灵的敬畏。山上短暂停留,感觉寒风刺骨,经幡欲裂,却没有传说中的那种令人窒息的反应。站在山口眺望,雪山倒映下的圣湖,像一面宝镜嵌在天际。
翻过山口,车子便沿着盘山公路一直下坡。坡上零零星星地住着一些藏民,黑色的氆氇在雪山的衬托下格外醒目。不远处是他们的羊群和牦牛,他们已经与这里的环境融为了一体。山坡下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原上分散着一些帐篷,牛羊像贝壳一样撒在四周。黑色的帐篷旁有时会支起一个白色的小帐篷,据说这是姑娘的闺房。草原上的姑娘成年后,父母就会为她搭起自己的帐篷。哪个小伙子如果获得了姑娘的芳心,就可以在里面与她谈情说爱。等到时机成熟,他们便可以组成幸福的家庭了。
对纳木措是十分期待的。在网上及《国家地理》杂志上,都欣赏过她冷艳的倩影。三大圣湖中的玛旁雍错远在阿里,这次是没机会去了。羊湖雍错听说水域不宽——只有纳木措是十分壮观的,是仅次于青海湖的高原“内海”,也是藏民心目中的圣地,因此这次一定要好好地看一看。
草原在继续延伸。这些草甸曾经是纳木措的湖床,后来水位下降,就成了草地。车子转过几道弯后,眼前出现一片浩瀚的水域,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辽阔。
纳木措到了。
湖面有风,硬硬的,感觉却并不冷。已是五月中旬,纳木措还结着厚厚的冰,不肯融化。湖边有许多藏民牵着牦牛让游客照相,这是西藏特有的风景。对岸,念青唐古拉山像一道白玉屏障横亘在湖岸上。屏障之上,一山突兀,直插云端,那便是海拔7110米的念青唐古拉峰了。
听说念青唐古拉山峰和纳木错是一对恋人,他们忠贞的爱情遭到天神的嫉妒,于是就千方百计阻止他们。千百万年来,他们只能在那里默默地守望,消瘦了时光,憔悴了容颜。
游人骑着牦牛在冰上留影,湖边堆起一道道冰墙。海鸥贴着湖面,时而疾飞,时而曼舞。这里是它们的天堂。
听说再晚来一个月,湖水就能够融化了,那样便可以看到雪山倒映在圣湖中的景象了。湖边的扎西岛上有一座山,山下的岩洞中常年住着很多在此修行的喇嘛,完全靠着藏民的供养在此修行生活。可惜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看。
留给下次再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