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笔下的陕北生活画卷
——读高鸿《遥望陕北》有感
文\蝶梦
拿到高鸿老师的几本签名书,我很高兴很激动,立刻一本本浏览起来。他的长篇小说很有名气,可是太厚重,一时半会看不完。再说,我当前痴迷诗歌、散文,对小说的兴趣还不够浓厚,只有先缓一缓。于是,仔细翻阅他的散文集,很快就被震撼了,迷住了。
一
《遥望陕北》中的第一篇《遥望陕北》,第一小节开头便是一长组充溢着浓情厚意的排比句,为我们展示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陕北高原乡村日出图。一连串的动词“刺透——揭开——升腾——舒展——沐浴——掀起——推开——散发——抖动……”让“阳光、炊烟、窑洞、麦田、土地、幼苗……”一下子活泛起来,生动起来。再加上金黄色的、褐色的、嫩绿的等表示颜色的形容词的渲染,我们眼前就开始播放彩色纪录片了。作者还不罢休,不能是无声电影呀!于是雄鸡开始高歌,和声一片。牧羊人的长鞭,爆响清晨的寂静,信天游嘹亮地滚了过来……伴着那土地、麦子的清香……
我被震撼了!高鸿的语言怎么这么富有动感、乐感、色彩感。不仅这一段,后边也是整段整段的铺排,极具感染力冲击力。长短句交错,对偶排比、叠词象声词等等交辉相应。他就像一位将军,号令着文字的千军万马,左冲右突,所向披靡。他又像一位绣花的娘子,一针针一线线编织着生活细碎的缤纷花叶。陕北那一幅幅多彩多姿令他喜令他忧让他哭让他笑的城乡画面便一一铺展开来。
我不能不逐段逐句阅读、品味。你看第二小节开头“如果说山丹丹象征着灵秀俊美,荞麦园象征着憨厚朴实,红高粱象征着结实健壮,大红枣象征着吉祥如意,酸枣树象征着不屈不挠,那么黄油糕则象征殷实富足,红窗花象征红火喜庆,信天游象征着火热的爱情,面花花则象征着一段美丽的传说……”真是字字珠玑,尽显家乡的风味,作者的文学底蕴。紧接着他对家乡的人文历史又是饱蘸浓墨,一气呵成,再稍事点染,于是深深地刻画在读者的心中。
我想,作者必是用心用力深研家乡的。瞧,沟沟卯卯山山梁梁上各种花草树木、飞鸟禽兽、骡子毛驴,还有那风情万种的信天游,都是如数家珍。单是陕北的各色鼓,作者就满满写了一张,什么腰鼓、蹩鼓、猎鼓、扇鼓、胸鼓、龙鼓等等,它们的特点、起源、象征意义逐一道来。那一面面千奇百怪的鼓,仿佛敲打在眼前,吼声鼓声直刺云霄激起漫天黄土遮云蔽日。
这就是作者的故乡,“陕北,我的命运多舛、荒芜贫穷、勇敢善良和不屈不挠的故乡呀,我的自由自在、美丽丰饶、激情澎湃和温柔多情的家园!我的生命之根!”
二
就是这片贫穷而多情的黄土地,为我们孕育出了又一位文学名将。这本散文集,不仅展示了作者家乡的风貌、民俗人情,更多的是作者自己原生态的学习、生活状况。字里行间跳跃出一个积极奋进顽强不屈与命运抗争的热血青年形象。他就像路遥一样历尽艰难困苦终于走上成功的文学之路。
从他所描写的故土的槐树、月亮、打麦场、弯树滩、亲人等等,显而易见,他出生的“富县”并不富,相反很是贫瘠荒凉。加之家庭成分不好,父辈在村子没有地位,生活极度贫困。他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要换一种活法,真的不容易,虽然他一直很优秀很坚强。在没有考上大学,没有钱再补习时,他一度对前途对命运灰心丧气。就在这时,上苍有眼,给了他一位挚爱他拯救他的美丽聪慧善良勤劳的姑娘。在《与妻书》《感恩的心》《我的房子我的事》等文中,可以看到在妻子的帮助下,他又孜孜以求一步一步由农村进驻城市,由农民到工人到厂长再到作家编辑教授。正如他在简介里所言“当过农民:种过地,砍过柴,拦过羊,放过牛;做过工人:刻过字,注过浆,挖过泥,烧过窑。后流浪天涯,四处漂泊,现定居西安。”这期间的酸甜苦辣风刀霜剑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那么多年的摸爬滚打江湖闯荡,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对文字的钟爱,最后,这一切的苦难不凡的经历都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正如《孟子》所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严寒过后必是春暖花开,他的长篇小说《沉重的房子》《农民父亲》《血色高原》一个一个问世,首先在网络上引起轰动,引来出版社纷纷签约,他突围成功!《农民父亲》不仅获得柳青文学奖,今年还入围茅盾文学奖。他还年轻,前途不可估量。可是他说:“故乡在我的精神版图上永远是最神秘和神圣的那部分,值得毕生歌唱,用心描绘……”
高鸿,就是那黄土高坡上楞格铮铮的后生,唱着热格辣辣的信天游,扭着喜气洋洋的秧歌,为我们端上热腾腾的油糕,香喷喷的洋芋擦擦,油汪汪的羊肉泡馍,滑格溜溜的志丹饸饹……
三
深入阅读,不难觉察这本书也不乏柔美缠绵的描述,男儿细腻温存的一面彰显无余。作者与父母老家人,与孩子、妻子之间的感情纠葛等,读起来是那么熟悉那么亲近,好像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甚至是自己的经历。特别是写孩子的,很有同感和启发。
《胖妞妞的故事》写的是孩子从小喜欢小动物,一家人不厌其烦先后养了小鸡、小猫、小鹌鹑、小白兔等等。作者娓娓道来,一改前文的激越之情,变得深情款款,慈父的形象跃然纸面。在他的笔下,那些小生灵是那么可爱、乖巧、温柔、友善,惹人怜爱。孩子在养护的过程中也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变得独立自主、富于爱心,多情善感。和作者相比,我们一般人做得很不够。我的孩子小时也要养小鸡小猫,可是我嫌麻烦嫌弄脏了家里要收拾,根本不顾及他的感情需要和自尊心,断然拒绝。最后只给他养过几只小鱼、小蚕。现在想起孩子那渴求的、失望的、悲伤的眼神,不由得愧疚。再看看周围生长在城里的孩子,有几个养过那么多小动物呀!孩子的童年,失去了很多生趣,也失去了很多潜滋暗长的情愫。这可能是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感情债!
后边还写到《致女儿的一封信》,看到真是百感交集。孩子在一天天长大,问题也越来越多,和家长的矛盾越来越深。如何沟通,如何调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高鸿毫不隐晦,直面问题,寻找答案,与孩子一起成长。我又何曾不是这样呢?给孩子写日记、写信,面对面交流,借他人之口劝慰等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父母,看到这里都会发出感叹,引出深思!
四
看完本书,还有两点让我难以忘怀。一个是他的房子的故事,一个是他在鲁院学习的日记。关于他的房子的变迁史,在《我的房子我的事》《我的小屋》《买房记》《搬家记》《装修记》中,作者不无调侃地做了绘声绘色的讲述。从陕北农村的窑洞,延安市区的牛毡房、多层,租住的城中村、海边小楼,直到上当受骗受尽磨难住进省城自己买的房子。难怪他写出了深受网友热捧的《沉重的房子》,那可是活生生的惨烈的经历呀,怎能不引起大家的共鸣呢?所以说苦难史就是成功史!
看到作者的《鲁院学习日记》,我们也就明白了,高鸿为什么能成为作家。他是那么认真那么勤奋那么执着,能静下心来享受孤独寂寞与喧嚣。他是那么敏感那么细致那么快捷,能时时捕捉学习生活中的点滴。经过他那特殊的大脑的蒸馏和提纯,游刃有余地再现一段不平凡的日子,把我们带入那一片此生可能无法企及的天地。和他一起参加鲁十四的《开学典礼》,认识那个颠覆传统的周晓枫,聆听周熙明教授讲《阻碍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观念因素》,走进他的《208号房间》结识高研班的室友,《拜见梁衡先生》《阅读鲁敏》,过《一个人的中秋节》到《798艺术区》看画展……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和他一起学习领悟《百年科技的实力回顾与反思》《文化软实力与中国当代文学》《叙事文学的感染力问题》等等。相信,热爱文学的朋友一定会大有收获。
“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形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鸿,用他手中的魔笔,指挥着语言文字的千军万马,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陕北的生活画卷,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2015年10月5日星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