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作家的陕西梦·中国梦《文化艺术报》
我们有幸采访到十多位能够代表我省文学创作实力的老中青三代作家。从他们那掷地有声的话语间,我们感受到陕西作家一贯秉承的思想者的华美气度、劳动者的务实态度,以及创作者的崇高追求。作家们如何通过其文学理想来构筑“陕西梦”,实现“中国梦”?
本期特邀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安康市文联副主席、安康市作协主席张虹,陕西省作协原副主席、《延河》杂志小说编辑室主任冯积岐,陕西省作协原副主席、渭南市作协主席李康美,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新叶》文学期刊主编高鸿,他们将把历史与现实打通,社会与人生结合,理性与智慧融会,为我们聊聊他们心中的陕西梦、中国梦。
张
记者(以下简称“记”):参加过省作协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您有哪些深切的感受?
张虹(以下简称“张”):赵正永书记在省作协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两个“必须”非常震撼人心,即:文学大省在全国的位置必须保持;文学陕军必须继往开来,发展壮大。作为文学陕军的一员,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践行这两个必须,就是践行陕西的文学梦。
记:您对文学陕军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期望,您将如何践行“文学梦”?
张:我有决心沉下去,尽力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继续关注经济转型时期人的心灵建设,继续探索新的创作方法,努力创作出无愧于生活的好作品。作为基层作协的组织者,我会进一步在培养新人方面努力,个人的力量虽然是沧海一粟,但汇集一起,文学陕军就一定会发展壮大。我相信第六次作代会一定会鼓起文学陕军的风帆,文学大省的地位一定会越来越巩固。
李康美:维护文学尊严感和纯洁性
记者(以下简称“记”):据了解,您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能不能提前向读者透露一些“秘密”?
李康美(以下简称“李”):从今年春节前我就着手一部长篇小说,近40万字,写的是1940年代的一个民间皮影艺人,是挖掘民间艺术,讲述民间艺人命运史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协换届后班子会有变化,但在创作上我还在不断探索,不断出成果。出版社最近还约我写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很快我就要投入到这一部20万字签约作品的创作中。
记:如今各类型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网络也成为大批文学爱好者写作的平台,您对这种写作“井喷”有何看法?
李:文学现在属于两极分化的状态,即数量非常大但是精品特别少。我们必须重视文学的尊严感和纯洁性。算上网络作品,创作量确实很大,但真正称得上文学作品的却不多。我不避讳这个问题,也许会打击到文学爱好者和作者们的创作积极性!现在有一些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连结构和角度这些最起码的东西都非常欠缺,作者感觉来了就写,有钱就出书,这难道不是在制造没有质量的精神垃圾吗?因此,文学的尊严感和纯洁性必须维护。
高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能谈谈文学对自己的影响吗?
高鸿(以下简称“高”):文学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因为怀揣“文学梦”,我从陕北工厂一步步走到大专院校,现在担任《新叶》杂志主编。我钟情纯文学写作,不管是我掌舵的《新叶》期刊,还是我的作品《青稞》等等,都是纯文学的东西。我还有一个身份是工艺美术家,如果我去做工艺美术,每件作品都会给我带来不菲的收入,但是,我却坚持选择文学!为什么?因为我对文学有一种热爱和追求,把它看做一生的事业。我深深明白,自从走上文学之路,我身上所肩负的一项使命还没有完成。
记:您谈到自己肩负的使命还没有完成,那是什么样的使命感?是您关于写作的梦想吗?
高:每一位作家都会怀揣梦想,我认为不是杰出的人才做梦,而是善于做梦的人才杰出。作家要有追求,应该具备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在作品中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传递正能量,让读者从作家作品所颂扬的真善美中汲取美德,鞭笞丑恶。在陕西,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这一代作家擎起了“文学陕军”的大旗,作为后辈我们肩负的使命更加任重道远,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陕西作品走向全国,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这就是我的梦想,也是我们青年一代陕西作家的使命。
冯积岐:作家应坚守良知
记者(以下简称“记”):作为“50后”作家,您有什么新的写作计划?
冯积岐(以下简称“冯”):我正在写呢,只要身体好就写嘛!最近,北京的文化艺术出版社将出版我的《冯积岐作品集》,其中收录8部长篇小说,有《沉默的季节》、《村子》、《逃离》、《两个冬天,两个女人》等等,5月底准备召开新闻发布会和研讨会。
记:您能谈一谈对陕西年轻一辈作家的期望吗?
冯:我们这一代作家都老了,年轻一代要起来干这个事业,我比较期望。
我们50后60后接触的教育、文化熏陶和童年的生活经历种种缘由造就了我们的文学理想。我认为童年时期的生活就可以构成一位作家的精神面貌了。我这一代的作家童年经历过苦难,创作的起步阶段1980年代,整个社会氛围、文学氛围都非常好。我们的文学创作都是从爱好开始,而现在许多年轻人的文学创作是从功利开始的。现在的文学界吸收了不少文学素养欠佳、缺乏作品的人,文学队伍可以说是泥沙俱下,所以我们应加大对社会的公正度、文学公正度的重视,希望更多的作家能够坚守自己的良知。
(本报记者雷岸珂采访报道)

